在四川盆地东缘七曜山脉的茫茫群山之中,有一处地图上都搜索不到的绝佳景区——龙骨寨。
这里大美无言,大音希声,养在深闺人未识;天造地设,鬼斧神工,山上有山,顶上有顶,峰奇石怪,松劲云飞;有华山之险,黄山之奇,庐山的云雾变幻和峨眉的灵秀佛性,可谓渝东第一峰。
重庆市石柱县县城东南沿黄鹿寨、土堡寨至老茶场一带,过去称天泉,梯田松林与土家山寨层层叠叠,极似云南元阳,日日云卷云舒,气象万千,可称“牧云山”。 龙骨寨就在牧云山与六塘交汇之处,从县城东南沿牧云山山脊盘旋而上,经土堡寨、牛睏石总计逾20公里即到,或从县城东沿S202出天桥村南下经茶园坪、狮子坪逾27 公里而至。
过去对龙骨寨的介绍范围比较窄,仅限六塘龙骨寨主峰5000余亩(四万多平米),未尽其妙,实际范围应为原天泉、三汇、三星、六塘四乡交汇,西起土堡寨,东至六塘,北接S202公路,南临四龙溪(下路河),除猿人石、猴子观海、梭米洞、迎客松、南天门、蘑菇石、白象山等龙骨寨主峰外,还包括金夹口、土堡寨、洪椿树、上中梁、石岗岭、茶草坪、豹子岩、太阳岭、乌龟洞、上官台、和尚坟、猴子岩、新大路栈道、石笋峰、鼎罐沟、老鹰台、磨子岭等,面积逾 60 平方公里。
山川形胜,生生不息,此龙骨寨第一绝也!中华龙脉万里下昆仑,其中脉(震龙)出岷山、龙门山、阆中天门,进入四川盆地,经龙骨寨东向龙池坝、腾龙洞下洞庭,统揽东南形胜;北接长江三峡、巫山,南及桃花源、乌江。
寨西新大路诸壑形似卧虎,略高;其东七曜群山逶迤,形似青龙, 尽收眼底;南有仙人跳,形似大鹏,跃跃欲飞;北边猴子岩, 有石形似龟蛇;寨前还有青狮、白象两座小山拱卫。左青龙右白虎,前朱雀后玄武,四象五形形神兼备,山川形胜,藏风聚气!
在现代人的字典里,所谓龙兴之地,是民族兴盛之地,龙非个人,而是民族。当地老人讲, 正因为如此,汉伏波将军马援来此,留下后人经略土司府;巾帼英雄秦良玉据此,抗击张献忠和清军入川,以女儿之身拜太子太保忠贞侯、大都督,是中国正史上唯一一位封侯的女将。
正因为如此,在宋末元初和明未清初两次屠川大劫中, 石柱均幸免于难!风调雨顺,民风醇良,人丁兴旺,且乐观豁达,通透热烈,太阳岭上诞生了《太阳出来喜洋洋》这首著名的民歌:“太阳出来喜洋洋,挑起扁担上山岗;手里拿把开山斧,不怕虎豹和豺狼!悬崖陡坎不稀罕,唱起歌儿砍柴忙。走了一山又一山,这山去了那山来;只要我们多勤快, 不愁吃来不愁穿!”
明嘉靖年间,峨眉和尚那陀踏遍青山,发现此宝地,称之为“第二峨眉”,结庐造像,并将这里的资料送金顶华藏寺珍藏。青山巍巍,钢筋铁骨,巨龙腾飞, 阳光普照,民族融合,生生不息……龙骨寨,民族魂!
万山磅礴,主峰峻极,此龙骨寨第二绝也。龙骨寨是七曜山北侧龙骨山、西侧牧云山主峰,海拔 1534 米,周围群山臣伏,海拔 1000 米左右,各自深切峡谷 600~700 米。万山磅礴看主峰,群山之上,一峰翼然,直上 500 余米,如飞龙在天。
|